餐饮市场,塑料吸管是奶茶、可乐等饮品的固定搭配,方便好用。不过,颇受欢迎的塑料吸管,也是环境污染的一道“死结”。数据显示,我国去年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3万吨,约合460亿根,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每一根的降解时间可能长达500年,且回收利用难度较大。众所周知,“限塑减塑”是环境保护的必经之路,禁用小小塑料吸管,不管吸管能给日常生活带来多少便捷,都不能以毫无节制的破坏环境为代价。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限塑的行动中,大多数消费者对禁用塑料吸管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仍然有消费者表示停用塑料吸管之后有些诸多不便。考虑到消费习惯,特别是对吸管使用依赖程度较高的饮品店来说,寻找可以替代塑料吸管的制品,并引导消费者使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企业来说,塑料吸管的成本平均一支为0.03元左右,纸吸管在0.1元左右,相差3倍多。纸吸管不仅更贵,并且使用体验也有待优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可以用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去替代,也可以用纸或竹子去做替代,包括小麦、一些植物的秸秆,也可以用玻璃、金属等可以循环使用的制品去替代它,根据各个消费的场景,去选择替代的产品。
生物降解指材料在生物体内通过溶解、酶解、细胞吞噬等作用,在组织长入的过程中不断从体内排出,修复后的组织完全替代植入材料的位置,而材料在体内不存在残留的性质。完全生物降解材料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白色污染.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制品以及农用地膜等均难以再回收利用,其处理方法以焚烧和掩埋为主。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掩埋则其中的聚合物短时间内不能被微生物分解,也污染环境。残弃的塑料膜存在于土壤中,阻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使土壤透气性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动作食用残弃的塑料膜后,会造成肠梗阻而死亡;流失到海洋中或废弃在海洋中的合成纤维渔网和钓线已对海洋生物造成了相当的危害,因此提倡绿色消费与加强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为了更准确的测量生物降解的一系类数据,浙江三工匠仪器推出的一款塑料生物降解系统,符合国家标准,可用于将材料作为有机化合物在受控的堆肥条件下,通过测定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来确定其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试验材料与接种物混合,导入静态堆肥容器,在该容器中,混合物在规定的温度、氧浓度和湿度下进行强烈的需氧堆肥。
在试验材料的需氧生物分解过程中,二氧化碳、水、矿化无机盐及新的生物质都是最终生物分解的产物。在试验中连续监测、定期测量试验容器和空白容器产生的二氧化碳,累计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试验材料在试验中实际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该材料可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理论值之比为生物分解百分率。
浙江三工匠仪器的研究团队根据实际测量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的理论释放量。生物分解百分率不包括已转化为新的细胞生物质的碳量,因为它在试验周期内不代谢为二氧化碳。此外,在试验结束时可以确定试验材料的崩解程度,也可以测定试验材料的质量损失。
SL700D系列塑料生物降解测试系统
设备实景图
堆肥容器
生物降解率曲线
社会意义:
在之前一百多年里,什么是让人类最后悔不迭的科技发明?答曰:塑料。塑料的广泛应用的确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因其难以分解产生的“白色污染”问题也让人们挠头。伴随着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加强,以及因传统塑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将治理白色污染作为重点工作。
从应用领域多样性来看,塑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纺织、通讯、运输、建筑、医疗等行业,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目前,人们所用的塑料大部分是由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的。而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环保塑料的需求也开始不断增长,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及废弃物处理问题,环保塑料既包括可再生资源生产的生物基塑料,可包括能在自然环境下分解的生物降解塑料,是当今环境、材料领域学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事实上,自今年以来,我国政策持续加码塑料污染治理。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这项被称为 “禁塑令”的政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征求意见稿)》,多种传统塑料制品迎来“大限”。与此同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要带头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或者非塑制品。目标到2022年,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到2025年,进一步提高到50万吨以上。
根据华西证券预测,忽略其余领域可降解塑料消费需求,仅考虑快递、外卖等4大领域143万吨的替代需求量,如果按吨平均售价2.5万元计算,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58亿元。作为可降解塑料中的一类,生物降解塑料由于具有环保性及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有望成为首选传统塑料替代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能在特定条件下堆肥,实现快速降解,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同时,它还可以起到生产有机肥料及土壤调理剂改土增收,杀虫稳产的作用。相比传统塑料,即使进入生活垃圾焚烧环节,生物降解塑料也能减少碳排放40%-60%。此外,生物降解塑料还能大量减少如二噁英、多氯联苯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不难看出,未来可降解塑料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而我司生产的这款塑料生物降解测试系统(型号:SL700D系列)可用于将材料作为有机化合物在受控的堆肥条件下,通过测定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来确定其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这款仪器采用质量流量控制器,精确设置和测量堆肥容器中气体流量 ;独立的全自动控制系统,实时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可上传至电脑实现降解全过程跟踪,操作简单,易于检测人员研究;气体流量自动化检测,自动加湿,自动检漏 ,数据结果更加精确明了。
我司经过前期长时间的社会调查以及客户问卷调查,特推出SL700D-9(9通道款),SL700D-18(18通道款),SL700D-36(36通道款)等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仪器用途:
用于将材料作为有机化合物在受控的堆肥条件下,通过测定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来确定其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及其崩解程度。试验材料与接种物混合,导入静态堆肥容器,在该容器中,混合物在规定的温度、氧浓度和湿度下进行强烈的需氧堆肥。
在试验材料的需氧生物分解过程中,二氧化碳、水、矿化无机盐及新的生物质都是最终生物分解的产物。在试验中连续监测、定期测量试验容器和空白容器产生的二氧化碳,累计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试验材料在试验中实际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该材料可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理论值之比为生物分解百分率。
根据实际测量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的理论释放量。生物分解百分率不包括已转化为新的细胞生物质的碳量,因为它在试验周期内不代谢为二氧化碳。
此外,在试验结束时可以确定试验材料的崩解程度,也可以测定试验材料的质量损失。
符合标准:
GB/T19277.1-201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第1部份:通用方法
GB/T19277.2-2013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 法 第2部分: 用重量分析法测定实验室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GB/T19811-2005 在定义堆肥化中试条件下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测定 eqv ISO 16929:2002,IDT
GB/T29649-2013 生物基材料中生物基含量测定 液闪计数器法
GB/33797-2017 塑料在高固体份堆肥条件下最终厌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分析测定释放生物气体的方法
GB/T22047-2008 土壤中塑料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或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GB/T20197-2006 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识和降解性能要求
GB/T32163.2-2015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规范 第2部分:可降解塑料
GB/T16716.7-2012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7部分: 生物降解和堆肥
GB/T38082-2019 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
GB/T29646-2013 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类生物降解塑料
GB/T32366-2015 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
GB/T33798-2017 生物聚酯连卷袋
GB/T35795-2017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等标准
Copyright © 2016 浙江三工匠仪器有限公司